- 設置校級單位「社會參與辦公室」,由副校長擔任主任,以校務發展高度統籌推動USR計畫,邀請曾主持大型整合型計畫師長擔任主持人,以課程方式加強計畫執行深度,支持各學院提出USR計畫方案,讓USR計畫得以多面向且永續執行。
- 協調校內經費資源挹注,學校投入的經費資源包含校務基金、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經費,並拓展計畫團隊所需硬體設備及空間,協助爭取公部門及企業資源,給予最大的支持。
- 檢視調整相關機制促進USR發展:修訂「社會實踐微學分課程推動要點」、訂定「推動社會實踐績優教師獎勵要點」等。
- 社會實踐包含校務核心支持系統(Great 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外部資源鏈結(USR+CSR),系統性發展並長期投入,以期與教育機構、地方組織團體、在地產業及地方政府相互鏈結。
課程與通識教育革新
課務發展支持措施實際成效
- 模組化課程支持計畫永續發展:為使USR計畫永續執行,鼓勵各主持人開設模組化課程,110學年度USR-Hub共開設49門模組化課程,另有通識教育中心微學分課程,以跨院系所開設相關課程,廣納更多不同專業學科同學參與計畫。
- 開設社會實踐課程給予支持:本校於2021年修訂「鼓勵教師開設社會實踐課程要點」,擴大至兼任教師可開設社會實踐課程並提供支持。截至2023年已有15堂社會實踐課程獲得補助。
連結在地問題與學校課程教學、培育特色人才
鼓勵各院系參考SDGs發展方向,以在地議題為導向,規劃開設社會實踐相關課程,並延伸至計畫實施場域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地點,選擇學校鄰近社區或地點作為教學創新示範場域,例如:
- 人文學院及「臺南學研究中心」投入在地文化論述與文化改造,發展臺南在地歷史、在地民俗、在地宗教、在地文學為研究取向,推動本校研究生以臺南學作為碩士論文之研究方向,培育文史人才。
- 大埔水鄉,三生共創」子計畫之「大埔學工作坊」以在地達人為師,與社區居民一起進行當地農業活動場域的野生動物監測、讓學生瞭解大埔社區議題與地方創生,培養學生瞭解當地議題並提出生態環境永續的解決方案。
- USR計畫「為偏鄉而教- 打造七股偏鄉教育補給站3.0」為能有效提升本校師資生對於偏鄉教育理解、重視與投入意願,於110學年度起推動開設「偏鄉師資培育微學程」,課程規劃係著眼於偏鄉教師教學現場所需之教學知能,除融入現有師培課程外,部分授課老師為偏鄉學校具教學實務經驗之教師。另導入場域實作之作法,以七股區等偏鄉學校為主要學習場域,進行見習、踏查、試教之實作,以補強師資生場域實踐的能力、培養偏鄉任教意願。
建立教師社群支持輔導教學創新
邀集六大學院共組【社會實踐教師社群】,每月定期聚會分享社會實踐經驗、與場域互動故事、未來規劃等,通過教師社群討論會議,為擴大USR-Hub影響範疇,2023年新修訂社會實踐微學分課程制度,未來將鼓勵各單位開設跨院系所之全新體驗多元學習的社會實踐微學分課程。
多元服務學習方案
學士班日間部學生均須修習服務學習課程,除校園環境清潔整理外,學生可依個人專長及興趣選擇參加多元服務學習活動獲取志工服務學習經驗,包含:校內菸害巡查防制宣導、圖書整理、行政文書協助、校外國中小課輔及康樂服務營隊、鄰里社區志願服務、流浪動物關懷、安置機構服務及各式活動志工等,透過實際的服務體驗,培養學生利他共生的人文社會關懷精神,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同時也從中開拓生活視野,增進人際互動、問題解決及團隊合作等多元課外學習能力。
南大USR計畫
本校為臺南市歷史最久的高等教育機構,從關懷臺南在地出發,運用師生專業,支持並協力社會需求,運用大學量能投入在地社會、保存文化與自然資源,及本土產業創生,歷年相關計畫及課程成果豐碩。本校於第三期USR 通過二件大學特色萌芽型計畫,並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傾力支持六件大學社會實踐計畫,透過教師專業、師生共學等主題社群之發展,師生共同發掘在地所需,結合所學專業,跨大或深化發展,期將大學資源回饋社會,並擴散善盡社會責任之成效於全臺各地。
為偏鄉而教 打造七股偏鄉教育補給站3.0
臺南大學與七股區的地緣關係密不可分,「為偏鄉而教」教育補給站也因此應運而生,臺南大學USR計畫透過教育專業、人文關懷、協助城鄉永續發展,透過專業與心靈的補給,成為推動七股區偏鄉教育搖籃的一雙溫暖的手。本計畫盤點偏鄉學校問題與需求、凝聚地方共識,我們深知將永續發展目標、環境生態、食農教育融入學校課程影響下一代,是社區與學校未來須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本計畫透過共同培力增能、發展創新教學方案,持續深耕朝「偏鄉教育」的永續發展邁進,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4【優質教育】、SDG10【減少不平等】及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等項,希冀透過教育實踐的能力,聚焦三大目標──「彰顯偏鄉學校特色」、「優化偏鄉教師素質」、「翻轉偏鄉學生學習」,將永續發展目標注入師生的DNA中,成為一種生活的信念與實踐。
幸福集氣、讓愛延續
以「每個孩子都應有機會學習」為出發點,本校特殊教育系與輔助科技學系,結合「自造(Maker)精神」為特殊需求學生設計相關輔助科技互動裝置。讓特教老師、家長、醫療人員自造出簡易、高CP值與具個別化、適性化的輔具模組,創造弱勢特殊學生學習機會,實現對身心障礙學童與家庭的幫助與支持。賡續導入跨特殊教育、工業設計、資訊工程、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等領域技術,並擴散延續將自造輔具投入到醫院、社區、學校等,嘉惠特殊學校、機構中心和特教班。2023年共辦理28場教學研習(584人次)、36場服務(403人次)及47場活動(2057人次),並以本計畫課程榮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相關輔具設計含玩具改裝、手眼協調教具及手部操作教具均獲得專利。
●造訪新岑國小黑琵小學鱟花園 | ●莊馥華的音樂輔具紀錄片拍攝 |
南大USR Hub
本校以「在地創生、社會創新」為願景,以「發展在地導向的教學研究,促進在地社區經濟自主」及「培育在地所需人才,建立社區永續發展特色」為目標,以在地問題及需要為導向,透過教師專業、師生共學等主題社群之發展,從中發掘具潛力之在地議題,鼓勵擴大或深化發展,並藉由院系間課程協力支持投入,由模組化課程逐步發展社會實踐跨領域學程、扎根學生基礎學力及跨域實作能力。希冀聚焦在地問題及需要,運用專業協助地方發展特色活絡經濟,開設相關課程培育多元能力跨域人才,達到社會創新、在地創生願景。
奠基於近年投入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 基地)之營造成果,本校在第三期USR計畫中包含六項Hub計畫,以「社會參與、利他共生」推動學生自組團隊參與社區及偏鄉服務活動、「臺南共學,繼往開來」賡續進行傳統及少數民族文化保存、「青社同行,再造灣裡」創新方案協作社區經營、「大埔水鄉,三生共創」深化並擴展里山生態保育影響、「藝文生態,跨域創新」開展大臺南地區之傳藝與生態串聯創生、「創藝共學,銀同共融」實踐跨世代、跨族群與跨文化的藝術共學。
公民教育活動與培訓
本校通識教育規劃「全球化與公民素養」課程,課程注重全球化下公民素養應具備之知識性、多元性、公共性及批判性為原則,強調由下而上的力量,先聚焦於校園關懷、永續環境、進而在地鏈結與活化地方文化,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 與其他社會實踐等永續發展議題。
實施場域:教室、校園、相關行政機關( 臺南市政府公路局、交通局等)
實施歷程:發表10場次、歷時20小時、採取問卷調查與實地訪查方式等。
教學成效:
- 課程設計與實施包括了人權的保障(兒童人權與移工人權)、民主政治與公平正義(黃背心運動與太陽花運動)、法律制度與社會規範(國民法官法與性平三法)、媒體素養等討論課程,經由課程教學與審議後,再分組尋找社會公共議題,藉由公民行動方案進行探究與實作。
- 課程共產出:路見不平,我來相助(路平專案)、公民與環境(城市永續發展-交通、從拾荒到環保- 以臺南市為例、網購垃圾怎麼分類、裸買運動及裸裝商店、電池回收策略)、南大校園噪音問題(飛機航道下的困擾)、臺南市公車與南大(通勤公車時間與班次)。
- 對場域、利害關係人的影響評估:學生對於公共議題均有提出建設性與參考價值,更可增進同儕、社區與社會更多貢獻;例如:臺南交通問題與南大生通勤時間的連動,除了解決自身的通勤問題,更進一步幫助其他在地居民解決公車脫班的困擾。
學習成效:
- 積極參與:由學生自身所遭遇問題來引起動機,更能讓學生投入公共議題,進而養成公民參與,形成公民社會。
- 施與受的雙向互益:藉由解決自身問題來影響公共政策,創造自身與社區居民雙贏。
- 多元與融合:公民素養應包含各種多元的族群、年齡、性別、地區、社經背景,學習瞭解、並尊重差異,進而帶來觀念的轉變與自我的成長。
- 落實社會正義:公民素養強調幫助需要幫助的弱勢,瞭解問題的根本原因,由下而上的共同努力,強調程序正義抑或匡正正義,來追求民主與公平的社會正義。
111學年度UCAN職涯探索活動執行概況
執行全校日間制大學部UCAN施測。針對不同年級分別施測「職業興趣探索」、「職場共通職能診斷」、「專業職能診斷」項目。再結合校內QICC課程地圖系統,學生可直接查詢自己的興趣領域及職能強度等,訂定屬於自己的求學計畫。最後彙整各系所之二維向度分析資料,檢視課程開設與教學能量是否相符或仍需改善,回饋學校作為校務研究分析與課程改進之重要依據。
2023年職涯輔導活動執行概況
以實體與線上雙軌並行方式,辦理一對一職涯諮詢(含職涯探索與規劃、履歷健診、模擬面試)。邀請專業職涯諮商師及臺南就業中心輔導員協助,透過CPAS及UCAN測驗結果,協助學生深度探索自我,瞭解自己適合的工作方向。並針對不同企業需求,逐步客製化完成個人特色履歷,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向職場邁進。甚而繼續參與模擬面試,在正式進入就業市場前,能提升自信,做好準備。而在協助經濟不利(公共性)學生時則以經費補助為主,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職涯課程、學程、證照、諮詢、徵才、講座等活動,提升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
產學實習
臺灣各產業數位轉型需求,本校推動各學院實習、產業體驗,創造實習機會,提升學生職涯發展能力。2023年教育學系、諮商與輔導學系、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生物科技學系、戲劇創作與應用系、行政管理學系,開設產業實習課程達23門,修課學生375人次,透過提供校外實習機會,使其理論與實務得以相互驗證,讓學生能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最佳效益。本校亦訂定系所推動校外實習獎勵要點,補助系所推動及開設實習課程,以健全系所推動學生校外實習機制,並提供助學金鼓勵學生自主校外實習。因鄰近南科,本校與群創光電、仁寶電腦工業等科技產業公司,舉辦說明會,提供學期、暑期實習機會,協助學生瞭解各機構的發展趨勢與產品,並提供學生產業實習的職缺,鼓勵學生自主校外實習,累積就業能力。
研究發展處創新育成中心,執行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計畫、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等,近年來不斷地舉辦校園創新創意競賽、辦理創業計畫說明會、以及開辦創業工作坊;輔導50隊申請教育部創新創業計畫(U-start),近年來共13隊通過補助,其中5隊更獲得第二階段績優團隊,累計獲得750萬元創業金,獲獎隊數在全國排名第三,並協助學生創立1 間公司。
為解決學生創業資源限制與活化電影街商圈,協助2位學生開設1間咖啡店。並實施創業培訓、提供顧問支援,並媒合技術與資金。學生咖啡店成功吸引年輕客群超過100人次,並有效增加商圈活力。另結合在職專班推廣育成輔導,增加實習機會與產學合作。協助好南行銷工作室的學甲平安宴專案,媒合7 位學生實習,進行調查與成果製作,12種於當地種植的農業物種,以及當地特色的上白醮文化特色,以及當地賞兵宴的4道手路菜,豐富平安宴文化內涵,不僅提升地方產品知名度,也為南大拓展學校品牌,對地方經濟產生正面效益。
●學甲平安宴專案 |
●戲劇系燈光技術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