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2024年為提升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及教職員安全衛生知能,辦理5場次實驗室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新生、在職、用電管理)、1場次教職員工在職教育訓練、1場次承攬商暨承攬相關業務人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共計7場次626人參訓。
2022年至2024年共辦理21場之教職員工生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三年累計參與人次達1968人。

為提升校園環境品質、促進安全衛生,以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危害預防及永續發展之精神 ,藉此訂定本校校園環境安全衛生政策,確實達到校園環境安全衛生永續發展的目標;依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設置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及環安組兩個安全衛生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的校園環境安全衛生政策包括:遵守環境與安全法規以營造安全校園;強化污染預防,降低職災風險;加強教育訓練,提升職業安全知識;實踐綠色大學,推動永續發展。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設置本校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以防止職業災害、保障教職員工生安全與健康,並提升環境安全衛生管理效益為目的。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設置委員27人,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各學院院長、人事室主任、學務處生輔組組長、學務處衛保組組長、總務處環安組組長、事務組組長、營繕組組長以及9位勞工代表為委員。

委員會之任務為審議本校環安衛法規相關規定事項、環安衛年度相關工作計畫、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及管理各項規定、輻射防護運作及管理各項規定,每三個月開會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得邀請相關人員列席或提供專業諮詢。

設置生物實驗安全委員會、實驗動物照顧及使用小組、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管理委員會、節約能源委員會,由委員會審議、協調及建議相關業務事項,並作成紀錄;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管理委員會併入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執行。

總務處環安組負責擬訂、規劃、督導及推動安全衛生管理,並指導相關部門實施。教學單位共6個學院,行政單位共15個單位,各學院及處室、中心由環安負責人員協助推動。另針對實驗場所執行寒暑假巡檢,及時改善缺失,以落實安全衛生政策執行,維護師生員工健康與提升環境安全。

本校依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設置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另設四個諮詢組織,並由6個學院與15個行政單位共同執行相關業務。

校園環境安全各類委員會介紹

本校依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設置環境安全衛生委員會,並設立各類校園安全委員會,以確保生物基因重組安全、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有效管理毒性及化學物質與有害廢棄物、推動各項節約能源暨溫室氣體盤查措施,確保環境永續與師生員工安全與健康。

新宿舍運動
為提供學生更優質的生活與學習空間,本校於112年7月28日正式啟動新宿舍建設工程,總經費達5,220萬元。新宿舍以人本精神為核心,結合學習與居住功能,強調身心健康與多元文化交流的支持,宿舍不僅是學習的延伸空間,更是培養學生生活能力與促進文化理解的重要場域。

工程改善項目
  • 靜敬齋:交誼廳、公共浴廁、中庭內外廣場及入口玄關。 
  • 懷遠齋:多功能室、公共浴廁、交誼廳、中庭廣場、 入口藝術大廳。
  • 淑慎樓:公共區域及景觀工程。
  • 景觀工程:靜敬齋懷遠齋中間廣場、懷遠齋機車停車場等。
本校新宿舍設計融入在地特色與辦學理念,設有藝廊展示區、國際廚房、學習空間及社群活動區等多元公共設施,營造出安全、溫暖且具歸屬感的生活環境。

校園安全維護
校安中心
本校校安中心依規定開設,採24小時全年無休之甲類值勤,設置緊急聯繫專線電話,建立緊急事件處理流程,強化人員處置緊急事件之訓練,著重事故現場之處理能力及橫向系統之聯繫。事後與事件當事人之輔導系校安人員交接,賡續處理,以使各事件能圓滿處理。
自2024年9月起,夜間校安值勤由專人擔任,全夜值勤人員採不定時巡查,有效強化校園安全。

預警通報
2021年完成校區偏僻角落之緊急求救鈴共14具,該求救鈴兼具路燈照明、網路電話對講及事件錄影功能,以能及時反映緊急事件及處理。2023年完成全校區各大樓之陽台外出告警系統,並針對學生經常活動之文薈樓(教學大樓)、美術館及各棟宿舍頂樓,加設電子圍籬,對靠近頂樓女兒牆人員,進行及時廣播,爭取事件處理時間,使應變人員及時趕往處置,防止事態惡化。

賃居訪視
本校成立「校外賃居安全暨服務工作推動小組」,每學年由班級導師、學務處校安人員及警消單位進行關懷訪視,並對租屋處之消防設備、逃生通道、熱水器、門禁管制等進行安全檢視及宣導,以確保租屋環境安全。迄今尚無發生重大校外租屋危安事件。

活動安全管制
配合課指組,對同學校內申請用火之活動,予列管關懷,活動當日由值勤人員前往檢視,是否備妥消防器材等防護措施。對校外活動,則要求提前通報,載明活動地點、召集人、指導老師及相關人員緊急聯絡電話,並登載教育部校安中心列管,活動出發前,再次予安全教育,指導同學安全注意事項;對較危險活動,則請支援護理師或校安人員,或要求社團指導老師應隨隊參與。

安全教育
每學期均辦理防身術研習,透過臺南市警察局婦幼隊員警、本校兼任講師等,教授防身術基本技能及概念,建立同學自保能力。多元化之預防詐騙研習,邀請臺南市警察局宣教專員蒞校宣導,詐騙實際案例及預防方式;針對金融詐騙,則邀請臺灣數位金融義務律師團辦理演講,教育同學認識數位貨幣及其風險與真偽辨識;針對職場詐騙,則與臺南市勞工局合作,多次辦理謀職詐騙宣教,及職場詐騙預防等研習。
安全教育1-防災演練.jpg
●防災演練
安全教育3-防身術研習0807.jpg
●防身術研習
緊急求救系統
本校先於全校廁所設置緊急求救按鈕,通連校安值勤人員及警衛,後於111學年度斥資126萬餘元,完成校園偏僻角落戶外緊急求救系統共計14支求救柱,使校安值勤辦公室能及時發現並發出勸導廣播,也使得應變人員能及時趕往處理,減少巡查人力及處理應變時間。
緊急求救系統1-戶外緊急求救柱(停車場).jpg
●戶外緊急求救系統
緊急求救系統2-緊急求救鈴(廁所內)0807.jpg
●緊急求救鈴
監視系統
公共區域、重要出入口及周邊均設置監視系統,總計有主機75台及監視器610支,並訂定監視系統管理要點,有效管理全校監視系統,充分發揮其效能,保障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避免人格權受侵害,維護校園師生安全。
監視系統-警衛室監視主機0807.jpg
●警衛室監視主機
監視系統-警衛室監視畫面.jpg
●警衛室監視畫面
門禁管理系統
平日晚上22:00至隔日05:00實施門禁管制,假日24小時門禁管制,由保全定點定時巡邏,大樓及對外電梯設置刷卡門禁系統,總計有門禁主機69台(其中39台位於宿舍區,30台分布於公共區域),供本校教職員工靠卡於管制時間進入,避免外人進入建物,以保障假日及夜間校園安全。
門禁管理系統-大樓門禁主機0807.jpg
●大樓門禁主機
門禁管理系統-電梯門禁主機0807.jpg
●電梯門禁主機
校園及交通安全設施
  • 設置校園保全:包括24小時的全面安全管理,主要工作涵蓋校園門禁管控、安全巡邏、重要活動的交通指引,以及異常情況的即時通報。這些項目均為執勤重點,以確保校園安全。 
  • 交通安全設施:校園採用柵欄機進行進出管制,並規劃車輛停車格,禁止機車進入校園。同時設置車速限制標誌,明確規範車輛行駛速度。在夜間的重要交通路段,特別配置交通警示燈,以提醒行人與駕駛人提高注意力。
  • 校園內的交通動線規劃實行人車分道設計:配置專屬行人步道與無障礙坡道,便利各類使用者通行。停車空間集中於校園周邊,有效避免車輛對校園內部活動的干擾,內部更特別標繪減速線,以進一步提升校內行車安全性。
校園及交通安全設施-人車分道規劃0807.jpg
●人車分道規劃
校園及交通安全設施-柵欄機門禁管制0807.jpg
●柵欄機門禁管制
校園及交通安全設施-無障礙坡道0807.jpg
●無障礙坡道及扶手
校園及交通安全設施-校園道路減速墊0807.jpg
●校園道路減速墊
校園及交通安全設施-警衛室校園保全0807.jpg
●警衛室校園保全


飲用水管理
本校飲水機總數量約110台,每季之水質檢測委託環境部認可之檢測公司進行水質採樣作業,為提高師生飲用水質安全性,每次檢驗台數皆優於法規八分之一之飲水機數量。檢測項目為「大腸桿菌群」,本校2022至2024年檢驗飲水機大腸桿菌群結果為全數符合標準。

每季皆由環境部認可之檢測公司進行水質採樣作業,以提高師生飲用水質安全性。

餐飲衛生稽查
確保校園餐飲衛生安全與品質,建立餐飲衛生管理機制,配合政府政策,藉由業者、學校以及教育部三方共同為教職員工生健康把關。
南大餐飲衛生管理機制
  • 成立本校「餐飲管理委員會」,內含學生代表、教師與職員代表及校外專業人士,每學期召開1 次會議,以健全本校餐飲管理制度,改善餐飲品質,維護教職員工生之健康為宗旨。
  • 聘請兼任營養師,每週依「餐飲安全衛生管理檢查表」進行餐飲安全衛生檢查,缺失部份立即要求業者進行改善。
  • 進行場地租借招商時,針對餐飲業者,明列餐飲衛生管理規範,並配合將最新政策列入招商營運需求規範( 如:豬肉、牛肉一律採用國內在地之食材;蛋類一律使用「國產可溯源雞蛋」,嚴禁使用液蛋;廠商在製備飲食時,應考量以符合環境永續與動物福利及有益於人民之健康飲食;廠商應主動標示各類餐食之營養成分) 於合約書中。
  • 每學年配合教育部進行餐飲衛生實地輔導。

教職員健康保障
為促進勞工健康,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與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擬定本校「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規範」與「健康檢查實施計畫」,規範新進勞工應施行體格檢查,在職勞工則依規定由校方補助,進行各項健康檢查。藉由勞工體格與健康檢查結果,辦理健康檢查結果異常者,安排職業專科醫師進行高風險勞工健康諮詢與指導,並由職護進行個案管理與追蹤。並藉由健康檢查統計資料分析,做為推動勞工之健康教育、衛生指導、身心健康保護、健康促進等措施之參考。

113年為提升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預防慢性病發生、改善慢性病進展、預防合併症,於上下學期分別辦理12週「遠離代謝症候群工作坊」,藉由健康檢測與評估,佐以線上學習系列課程,提供實用的資訊,增進個人健康生活型態,讓未來享有良好健康生活品質,累計共有654人次參加。
新進人員與定期健康檢查受檢人數:2022年180人、2023年128人、2024年134人。

衛生教育活動
除申請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實施計畫,辦理健康飲食、健康體能、菸害防制與性教育( 含愛滋病防治) 等必選議題推廣外,本校亦致力於急救教育訓練考照之推廣,並於2校區共設置7臺AED,建置健康友善安全校園環境,於傳染病防治與個案管理上亦不遺餘力,防止傳染病群聚情形發生。

本校2022-2024年度衛生教育活動成果如下
健康餐盒推廣活動參與人數逐年減少,2022年最高達1,691人參與,並於2024年辦理飲食教育影片暨講座3場,共215人參加;每年辦理2梯次基本救命術研習,合格率100%;傳染病防治活動涵蓋愛滋病、肺結核、防疫宣導等,2024年辦理COVID-19 XBB疫苗入校接種,共89人完成接種,並舉行性教育(性病及愛滋病防治)講座,參與人數達1,541人。

防治藥物濫用
  • 常態宣導:每月第一週為強化宣導週,透過班代會報時向班代宣導,並請班代向全班宣導相關訊息。
  • 廣邀警政、衛生局及醫院等學者專家蒞校演講,以實務上常見毒品之偽裝方式及違法濫用行為,向全校同學宣導識毒拒毒之方式,以杜絕毒品進入校園。
2022年至2024年共辦理10場藥物防治相關講座,活動參與人次累計達944人。

心理健康知能推廣活動
本校致力於促進學生在學期間的心理健康,透過廣泛提供各種諮商輔導資源,幫助學生培養正向心理健康習慣。本校每學年均針對學生發展階段的議題,以及與社會時事相關的心理議題,辦理一系列的心理衛生專題講座、主題工作坊、團體諮商、班級輔導、團體心理測驗等活動,主動提供心理健康知能的多元資訊,提供學生應對壓力、解決問題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所需的知識和技巧,營造積極與支持性的校園氛圍。

110學年度至112學年度共辦理109場心理衛生推廣活動,學生參與人次逐年增加,自918人次上升至1,222人次。

本校輔導中心位於府城校區啟明苑一樓,坐落於開放且多元涵容之環境,提供溫馨且隱私之接待空間。2024年進行輔導中心優化工程,除提升隱密性外,並改善接待區及擴充團體諮商室,提升諮商空間之明亮、整潔與通風感,發揮境教功能提升輔導工作品質。
本校設有5間個別諮商室、1間多功能木板教室及1間團體諮詢室,並於2024年進行輔導中心優化工程。

心理諮商與輔導
提升多元文化之環境,推展心理衛生工作
輔導中心致力推展本校教職員工生之心理衛生工作,服務宗旨在提升多元文化的環境,提供一個對每個人其文化背景的尊重,以維護及促進本校教職員工生的身心健康。

建構並提供線上個別諮商預約系統服務
本校提供個別諮商線上預約,教職員工生可透過網路於「國立臺南大學輔導中心線上申請系統」填寫申請,亦可在輔導中心網頁瀏覽輔導相關資源。

個別諮商統計:110學年度456人,諮商人次3176人;111學年度466人,諮商人次2953人;112學年度511人,諮商人次2857人。

高關懷學生輔導─「身心生活適應量表」心理測驗篩檢與後續關懷追蹤
輔導中心為提供高關懷學生服務,於每學期初辦理大一新生及轉學生心理測驗,以線上方式徵得受測同意並進行「身心生活適應量表」,篩選出需要關懷學生後,由主責心理師電話聯繫學生,邀請前來中心接受更詳細且具體的個別測驗結果解釋,在過程中亦評估學生適應狀況,提供心理健康促進的方法,鼓勵學生接受個別諮商晤談。
受測人次:110學年度860人次、111學年度703人次、112學年度918人次。

校園危機輔導處遇機制
針對嚴重適應困難、自傷傷人、涉及保護性等危機案件之學生,配合其個別需求,整合心理治療、精神醫療、社會工作、法律服務、家庭輔導等各項專業服務,同時發揮校內跨處室合作機制,與導師、教官、教師等相關人員召開聯繫會議,進行個案管理、危機處遇及轉介評估,完善個案管理及系統資源連結。
危機個案處理人數:110學年度36人、111學年度33人、112學年度24人。

社群分享 /

圖示:facebook 圖示:line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