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開放服務
本校圖書館為擴大學生學習視野、提升教師教學效能、確保課程品質,提供館藏圖書期刊及線上資料庫等資源,並積極美化閱讀空間,使本館成為小而美且發揮最高效益之多元化學術環境,成為師生教學研究及學習之根基。
- 館藏資源:因應數位化的學習與閱讀趨勢,本館2022-2024年電子書增加7萬多冊,電子書佔 總圖書藏量54%,電子期刊佔總期刊藏量超過90%。
- 本館運用豐富館藏,策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相關之主題書展,2024年度精選主題包括:1-2月「天生自由-SDGs人權議題主題書展」、2-3月「Openbook好書獎」、4-6月「悅讀臺南:品味臺南在地文化之美」、6月「國文系微書展」、7-8月「文官愛讀冊:公務人員專書閱讀主題書展」、9-10月「悅讀南大:為新鮮人選好書」、11-12月「品味臺南:與臺南美食相遇」等,傳遞教職員生及校外讀者永續發展目標之內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
- 為響應環保減碳、地球環境永續目標,本館於每年校慶舉辦捐發票贈書活動,經捐贈者同意,將受贈之館藏複本圖書,開放讀者捐贈發票換書,活動募得發票全數捐予慈善基金會;期能藉由此活動提升紙本圖書再利用率,推廣大眾閱讀力及回饋公益之實踐力,形成永續且良善的循環。
- 柏楊文物館2024年4月配合數位系陳妍孜老師「數位出版與典藏」課程進行教學參訪活動。5月18日配合臺南市立博物館辦理國際博物館節活動開放參觀日。10月協助臺南學課程學生進行展館參觀及柏楊館相關主題探訪。10月接待台南土城高中學生預約參訪,協助柏楊專題研究初步了解展館相關資訊;於11月14日土城高中師生與柏楊夫人相約在本校柏楊文物館進行專題研究實地訪談。
- 本館於將軍區另設香雨書院,為推廣鹽分地帶藝術與文化,深耕在地特色。2024年新春檔期推出「藝啟信仰–謝永晟民俗美學視覺展覽」,展出在地青年視覺設計師謝永晟二十件民俗新美學海報作品。另外策劃三場以館藏文物為主之展覽「李義弘—香雨書院館藏展」、「林榮德—香雨書院館藏展」及「香雨書院館藏書法展-三國時代風雲」。香雨書院全年度參觀人數超過2,000人次。
藝文展演活動
藝術學院秉持傳承與創新精神,培育音樂、視覺藝術與設計、戲劇創作與應用等領域專業人才。強化產學合作,為增進學生藝術創意與展演能力平臺,促進產官學合作藝術學院積極辦理完成4場MOU簽訂:3月與具有百年歷史的「臺南市立博物館」(原鄭成功文物館) 簽定MOU;5月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共同教育學院,擴展藝術實踐展演能力;10月與臺南市美術館續簽MOU,加強學術與產業交流與資源共享;12月與新加坡戲劇盒劇團,促進國際專業人才與資源共享。
- 擴大「藝術季」影響力:2024年起「南大藝術季」移至臺南市立博物館,擴大舉行開幕活動暨聯合成果發表,不僅促進本校與南市博合作以及與在地社區的互動,同時連結臺南的文化歷史課題,使學生充分發揮藝術創意和跨域創作之實踐能力。從藝術季的展演活動,再擴展為產官學合作呈現具體成果,融入藝術學院跨域創新課程特色、讓學生更具競爭力。
- 音樂學系至臺南市官田區嘉南國民小學辦理「嘉南國小演出暨雙語音樂活動」帶領南大學子至偏鄉地區國小教學及表演;至山上水道博物館展演出,演出編制多元,包含銅管五重奏、弦樂四重奏等,透過此活動推廣音樂,提倡美感教育,落實大學社會實踐服務社會之精神。
-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舉辦「濱海洋序曲—版印作品特展」,並與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師生實地前進至古都黃金海岸的灣裡、鯤鯓和三股地區,以藝術連結在地關懷,融入濱海議題的創造力和情感,透過七十件凹版畫、美柔汀版畫及石膏版畫等作品,展示南臺灣濱海城鄉與海洋文化的豐富歷史與人文。
-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以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台南仁愛之家孩童的生命經驗作為創作素材,經過半年的田野調查、資訊蒐集、機構訪談,以及實際帶領育幼所孩童進行戲劇教育工作坊後,在今年年初將所蒐集的各種資料與經驗,創作出適合兒童觀賞的應用戲劇作品。內容主要描述育幼所孩童的成長與生活經歷,希望藉由此劇鼓勵院所孩童勇敢面對未來,為自己開創美好的人生。
藝術學院藉由融合不同藝術形式,激發學生創意和多元思維與實踐的方式,並至許多學校、社區、機構演出與交流,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每年定期舉辦藝術季活動,展現師生跨域、創新之藝術能量,每場次的展出或展覽都是師生們成果的展現。
雅音樓音樂廳
本校雅音樓音樂廳自1987年8月23日動工建設,由校友謝敬忠先生特別邀請日本YAMAHA專業技術團隊參與規劃與指導。由於施工工法、監工標準以及音場設計的嚴格要求,整個工程歷經將近七年才完成,並在歷任校長陳英豪與吳鐵雄的堅持下順利推進。造價高達新臺幣1億2千萬元的音樂廳終於在1994年10月正式啟用。
音樂廳以其接近原音重現的卓越音響效果聞名,並配備了兩台價格超過新臺幣500萬元的史坦威鋼琴,一經啟用便轟動音樂界,被譽為臺灣首屈一指的音樂演出與錄音場所。多個國內外知名團體及音樂家紛紛爭相借用此場所進行錄音和演出,其中包括:童子軍歌錄製(1996年)、新逸藝術鋼琴小提琴錄音(2001年)、奇美提琴錄音製作(2007年)、台北愛樂合唱團音樂會(2011年)、陳泰成鋼琴音樂會(2014年)、胡乃元小提琴音樂會(2016至2017年)、鄭晟河臺灣演奏會(2024年),以及台積電心築藝術季中的安德烈·古寧鋼琴獨奏會(2024年)等。此外,該廳還作為台積戲苑高中藝術教育推廣專案的場地之一。
音樂廳同時也是多項全國性或知名音樂賽事的舉辦地,例如全國合唱大賽(2011年)、第六屆北富銀身心障礙音樂比賽(2013年),以及104學年度教育部全國音樂大賽等。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前總統曾於2011年在此舉行就職三周年記者會並與學生座談;同年,他亦出席228紀念音樂會。蔡英文前總統於2012年曾在此討論青年世代與未來,而柯文哲市長則於2014年在此發表有關生死智慧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