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性別相關委員會與推動措施
委員會及法規
臺南大學對性別平等教育非常重視, 於94學年度第1學期校務會議(2005.11.23)通過「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自94學年度起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期間經過多次修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以完善本校組織規定,最近一次完成法規修訂為109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2021.6.2)。
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負責召集並主持會議,每學期至少召開會議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

委員會職責
  1. 統整學校各單位資源,擬訂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計畫,落實並檢視成果。
  2. 規劃或辦理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活動或課程。
  3. 擬定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與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規定,建立機制,並協調整合相關資源。
  4. 調查及處理與性別平等教育法有關之案件。
  5. 規劃及督促性別平等之安全校園空間環境。
  6. 其他有關學校之性別平等教育事務。
相關辦法

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與獎勵機制
本校為推動性別平等教育,鼓勵教職員工生積極參與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工作,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訂定「國立臺南大學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獎勵要點」。對於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相關事項有功之教職員工生,經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審核通過者,建請相關主管單位依規定予以獎勵。

在教師升等制度方面,本校亦落實性別友善原則,本校《教師聘任及升等審查辦法》第19條規定,教師在升等期限內若因懷孕、生產或重大傷病,可申請最長一年的升等年限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則不列入升等年限計算,協助教師兼顧家庭與職涯發展。

此外,為支持教職員工育兒需求,本校設有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及幼兒園,提供員工子女優先入學機會,並與托(嬰)育中心簽訂優惠契約,提供員工子女優先照顧權益,營造友善、安全的育兒環境,讓教職員工能安心工作。
本校透過舉行各式活動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包含防範跟蹤騷擾講座、親善大使性平交流活動、防範數位性別暴力講座、性平短語徵稿等。

性平申訴案件數與後續處理流程與結果
  • 校園性別事件之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得提出申請調查,或任何人知悉前項事件得提出檢舉,並交由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處理。相關處理程序均依〈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及「臺南大學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規定」辦理。
  • 經性平會調查認定屬實,則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6條及本校「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規定」辦理,移請權責單位議處。同時應命行為人接受心理輔導;並得命其為下列一款或數款之處置:1、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向被害人道歉。2、接受八小時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3、其他符合教育目的之措施。
近三年校園性別事件調查處理件數:2022年7件,屬實4件;2023年3件,屬實2件;2024年8件,屬實7件。申訴承辦窗口:學生與教職員由生活輔導組辦理;教職員間則為人事室辦理。

性別友善校園設備
本校設置哺乳室、優先車格、緊急求救鈴及求救柱;提供24小時安全通報專線,並設校園安全地圖及反偷拍偵測器。此外,發放校園安全宣導小物,強化校園環境與學生、教職員的安全保障。
本校設置多元性平友善設備,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設置校園安全地圖、緊急救設備等服務,營造安全便利之校園環境。

性別友善廁所
考量性別多元族群安全舒適的如廁需求,本校持續推動性別友善廁所建置,在既有建築廁所可調整性下,雅音樓1樓於2023年設置完成校園首處性別友善廁所;新建施工中之淑慎樓學生宿舍1樓再增設1處友善廁所,預計114年完工使用;另工程招標中之教學研究大樓及規劃中之綜合活動大樓新建案,規劃未來5年將陸續增加性別友善廁所總數。

本校新建完工之淑慎樓學生宿舍1樓增設一處性別友善廁所,提供性別多元族群安全舒適的環境。
身心障礙學生生活輔導機制
大專院校是塑造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然而,對於身心障礙學生而言,面對校園生活與學習的挑戰可能更艱難。因此,為了建立一個包容、支持和安心的校園環境,資源教室透過以下輔導機制來打造一個對身心障礙學生更加友善、包容的校園環境,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潛能,享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個別化支持計畫:
根據每位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建立及管理追蹤學生的個別化支持計畫,並於每學期末召開期末檢討會議。提供學生無障礙寢室、適應體育、課業輔導、課堂同步聽打/ 筆記抄寫、考試調整、輔具借用等支持服務,並隨時修正個別化支持計畫內容。
▶定期關懷:
面對面晤談、Line 通訊軟體之聯繫等定期關懷活動,協助學生處理個人、人際、學業或生涯等相關困擾,促進適應校園生活與學習。
▶助理人員協助:
根據學生個別需求,安排合適的助理人員進行課堂協助或生活協助,如協助行動/ 交通、教室轉場、及購物/ 購餐等相關服務。
▶考試調整措施:
提供不同障礙類別學生的考試調整,如延長考試時間、放大試卷、電腦作答、獨立考場等,以滿足個別需求。
▶團體活動:
定期辦理各項團體活動,如自強活動、生涯講座、才藝工作坊等,擴大學生校園生活領域、人際網絡、生涯規劃,培養獨立自主精神 。
▶資訊提供:
多元管道提供學生各類資訊,包括學雜費減免、獎助學金、宿舍、交通費補助等,提供全方位支援。
▶密切聯繫:
視學生個案狀況,隨時與相關人員保持密切連繫,包括輔導教授、系所主任、導師、校安人員、學生家長等,並結合本校學務處輔導中心,提供心理諮商服務。
▶個案輔導會議:
針對有需求之學生召開個案輔導會議,與學生家長、輔導教授、導師、系所、輔導中心、相關行政單位等人員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特教諮詢專線:
提供特教諮詢專線,安排特教專長之輔導教授與精神科醫師,協助輔導身心障礙學生。
▶校園無障礙設施:
主動了解學生在校園行動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定期勘查校園無障礙設施,並向相關行政單位反映需改善部份,提高校園的無障礙性。

為營造對身心障礙學生更包容、友善之校園環境,辦理身障生生涯探索工作坊、歲末年終歡樂趴、人際互動工作坊,並於新生始業輔導中提供同步聽打服務。
近三年本校辦理身心障礙學生輔導活動,逐年增多。110學年度舉辦12場次,總參與人數335人;111學年度舉辦16場次,參與人數423人;112學年度舉辦16場次,參與人數455人。活動內容包括會議、講座、電影欣賞、工作坊及職前訓練等,幫助學生轉銜、職涯規劃及自我提升。

原住民學生輔導機制
本校於2020年申請教育部計畫建置原資中心,建立校內單位之橫向連結與行政合作機制,以原資中心作為原民生主要窗口,依照學生需求提供相關資訊或者進行輔導轉介,共同推動原民生輔導工作,包含課業輔導、職涯輔導、生涯輔導、生活輔導、文化推動以及全民原教等。
本校透過原民生社團合作,辦理共食共學活動,促進文化認同與團隊合作。定期舉辦關懷輔導,提供獎助學金與學業支援。學生參與部落學習課程及返鄉服務,推動地方創生。部落共學營隊活動則將專業知識轉為文化課程,幫助學童建立文化自信心。

完善就學協助機制──高教公共性學生全方位輔導計畫
針對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本校自2018年起,透過「提升錄取機會」、「提升報考意願」及「宣傳入學優待及助學方案」三大策略,讓積極努力學習或投入多元文化與技能的學生,能有最大的入學機會;同時,為貫徹「以學習取代工讀」的核心精神 以照顧經濟不利學生,本校亦規劃九大多元助學輔導培力方案並給予經濟扶助,使學生在生活與課業得以兼顧情形下,能安心向學、提升自我能力並回饋社會,也落實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宗旨。

本校近三年日間大學一年級經文不利學生比例平均占比達18.63%,佔日間大一學生總數近五分之一,助學輔導機制開案人數截至112學年度亦累積達1003人,六年間(2018-2024年)投入經費超過3,899萬元。
110至112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優先錄取名額逐年減少,分別為103、80、65人;報名費全額補助人次則呈上升趨勢,從160上升至240人次。經濟不利學生110至112學年度輔導機制開案人數,自110學年度75人增至112學年度121人。
2022至2024年,學校投入的助學經費逐年增加,從505.8萬提升至576.7萬。學雜費減免學生呈穩定人數,且大專弱助學生與新住民及其子女學生人數則有增長,佔總人數比例達19.5%。經濟不利學生平均獲助學金額逐年上升,從10,709增至11,133元。

社群分享 /

圖示:facebook 圖示:line
回頂端